详细信息
行业动态
  • 【行业动态_亚米级手持GPS】盘点我国气象卫星“风云家族”的世代更迭
 
发布者:天脉导航  发布日期:2012年01月18日
 
【天脉导航全球咨询】迄今为止,我国共成功发射了12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。受卫星寿命影响,太空中“风云家族”的气象卫星也有新陈代谢、世代更迭的过程,目前在轨运行“健在”的有7颗。

  气象卫星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手段,是国家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支撑。据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原“风云二号”总设计师、“风云四号”工程总设计师李卿研究员介绍,“风云家族”的第一批成员是“风云一号”极轨气象卫星,其主要任务是获取国内外大气、云、陆地、海洋资料,进行有关数据收集,用于天气预报、气候预测、自然灾害和全球环境监测等。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气象云图,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行探测和对海温进行遥感研究;卫星上携带有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,可对空间环境进行研究。

  “风云一号”的成长经历并非一帆风顺。1988年9月发射的“风云一号”A星在太空只工作了39天,没有达到预期寿命,因卫星姿态失去控制而“早亡”。1990年9月发射的“风云一号”B星也因同样的原因,仅在轨正常运行了158天。

  9年后,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,我国于1999年5月发射升空的“风云一号”C星“身体素质”和“业务能力”都有了很大提升,因为表现优秀,还被世界气象组织(WMO)接纳为全球气象观测网的成员。“风云一号”C星寿命长达8年,2007年“功成身退”。2002年5月发射升空的“风云一号”D星继承了C星的优秀品质,并做了进一步改进,目前仍在轨正常运行,也是一颗“长寿星”。

  “风云三号”是我国“风云家族”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。卫星搭载了可见光、红外扫描辐射计、红外分光计、微波辐射计、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、微波成像仪、紫外臭氧探测器、地球辐射收支探测器等十多种探测仪器,可实现全球、全天候、多光谱、三维、定量探测,获取全球多种大气、海表和陆地表面特性参数。与“风云一号”相比,性能得到大幅提高,与世界“高手”的先进水平相当。

  “风云三号”A星于2008年5月发射升空,“风云三号”B星于2010年11月发射升空。这两颗星是“孪生兄弟”,目前均被纳入国际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网络,卫星的观测数据不仅为我国气象观测服务,而且供全球共享。

  “风云二号”是我国“风云家族”的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,具有摄取可见光、红外云图及水汽分布图;转发展宽云图,低速率图像等气象信息;收集气象、海洋、水文等部门的平台数据;获取空间环境监测数据等多项功能。

  “风云二号”的成长经历同样充满了艰辛坎坷。1994年4月,“风云二号”的第一颗卫星(即“风云二号”01星)在发射前夕进行最后一次厂房测试时,因突发事故中止了发射任务。

  3年后,“风云二号”A星于1997年6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;2000年6月,“风云二号”B星也成功升空。这两颗星都是试验试用卫星,为建立我国稳定运行的业务应用系统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  在“风云二号”A、B星的基础上,“风云二号”C星对主要探测仪器“多通道扫描辐射计”和卫星可靠性做了重大改进,于2004年10月成功发射,2005年1月起投入了连续稳定的业务运行,应用系统同时开发了20多种业务产品,受到广大用户欢迎。

  2006年12月,状态相同的“风云二号”D星成功发射,使我国的静止业务气象卫星实现了在轨备份和双星组网运行。2008年12月“风云二号”E星发射升空,E星接替超龄服役的C星,与D星继续保持“双星观测、互为备份”的业务格局;超龄服役的C星“发挥余热”,改为区域观测。

  “自从有了风云卫星,影响和登陆我国的台风无一漏网。随着进一步做了改进的 风云二号 F星的成功发射,我国风云气象卫星探天测地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。”李卿说。

 
上一篇文章:【行业动态_高精度GPS】中国航天:利用卫星技术开影院 得大奖
下一篇文章:【行业动态_高精度GPS】成都110报警指挥GIS杆体定位系统启用

版权所有:陕西天脉导航信息有限公司 陕ICP备11008783号-1 

电话:029-85423293 手机:13319283142 网址:www.tmdh.cn www.xbyqsb.com
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南路86A号长丰国际广场B座1513室 邮编:710061 技术支持:西安网站优化